笔者自从2004年主编出版了《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http://w.org.cn/user1/4/subject/73.html)到将出版的《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9年版)》(http://w.org.cn/user1/4/subject/78.html),自己平时也努力去将全球域名行业最专业的资讯收集、整理,然后编辑发在“域名资讯网.中国(www.DNSNews.cn)”这个网站上,与大家分享。这是本人自从1999年开始给《中山日报》撰文写域名、2001年1月到千龙新闻网工作之后,10年来比较喜欢业余时间、夫妇(及儿子一齐)这几年来自费花了不少于30万元出国参加国际互联网络专家会、长期跟踪报道的一个特别感兴趣行业。
前几天,在CNNIC办公室遇到张健和李光皓二位专家,我们交流中谈到www.ICANN.org 网站丰富中英文内容很少中国人去浏览,一方面是从Alexa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访问仅占2.5%[注1],这个数据同ICANN公布的历届参会人数中母语是中文的人仅占3.09%这个资料接近[注2],足见号称全球互联网用户(Users)第一的中国,在世界互联网管理舞台上还仅仅是一个“少数派”。因此,张健和李光皓二位专家提出想出一本《关于ICANN那些事》的书,向中国公众介绍互联网最高管理机构运营的一些鲜为人知的“Inside”(内幕)故事。当然,这个好创意要实施起来,还有太多的事要去准备。
这个系列今天是笔者写了10年“中国域名经济”问题文章才开写就是一个例子:
当胡钢律师从法律角度提出“域名经济”概念之后,并没有多少人呼应。一直到《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出版了,很多域名业内“大家”才开始逐渐认可这个域名注册、服务仅仅是一种注册商在线服务,而且最近几个月中国万网从“域名资产”的角度去讨论它的产业经济范畴。这就是一个产业想更加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去把“产业边界”摸索清楚,再寻找它的运营中必须制定的产业规则,最后才能去讨论产业促进问题。
今天开写这个“域名资产”新系列,并且用“趣谈”的角度,目的是为了区分与中国万网的“域名资产交易”那么严谨的经济判断(读)内容,因为这是一个媒体从业者从传播的角度,去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来在公共信息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条理化后描述。限于水平,这里肯定没有《那些事》那么精彩的文笔,但是估计大量的讨论对关注人士一定有一些启发,后者就是笔者10年来跟踪报道中国域名经济问题的最基本源动力。
欢迎大家给笔者反馈和指教意见。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