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6月16日消息,17岁在深圳横岗的工厂月薪230元的时候,我很眼红电线杆上的广告:招聘男女公关,月薪2万起。这样的文案完全不需要修饰。于是有了自己对于“公关”这个行业的憧憬。或许这就是我进入公关领域的初衷,说理想也好,梦想也罢。反正不小心在bbs玩了十七年。中间的过程不想再去赘述。一个35岁的男人碎碎念叨的样子肯定不招人待见。由于这份互联网背景,不管懂不懂c语言、java、.net,也自然不用去考虑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偏远山区农民工。反正也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开始做互联网市场、运营、营销。说白了,半推半就的也彻底的变成的一个公关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被引用到烂的句子,却偏偏可以完整的诠释当初憧憬与现在经历的现状。
经历过网络红人的疯癫、博客的粉丝经济、sns的短暂激情、微博的意见领袖、再到微信的社交闭环。每一个时期自己都赶上了,或者都属于最早接触那一批。但是,很遗憾。我的这段描述被身边很多朋友质疑,因为我并没有机会出席各种高大上的沙龙成为专家。在别人的眼里,只要是跟互联网营销相关的,必定是专家。因为活跃在互联网热点话题热门事件里,他们总是活跃的一个群体。很显然,自己是这个圈子里很格格不入的一个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追求的不一样吧。自97年接触bbs开始,自己就尝试着去推翻互联网虚拟这种说法。因为id背后都是人,人是真实的。那互联网就是真实的。无可否认,庞大的信息便捷的流通给互联网带来了很多的商业机会。于是,互联网变得浮躁起来。如果要把自己在公关圈去定位,我应该是那个上不了台面的从业者。一个普通的职业而已,没什么好包装的。无论精彩也好,淡然也罢。只是经历而已.
好了,因为重新定义自己的发展。所以也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梳理。自己对从事的职业一点理解而已,不需要认同,也没想过讨论。毕竟,你不是我。就算是最近看了好几篇关于35岁公关从业者的一点小感触。35岁难道是公关圈的一个魔咒?去他大爷的,爱谁谁吧。35岁怎么了?如果你已经在这个行业过了35岁,且跳过,如果还没过35岁,就当是一个看公关炮灰的笑话吧。
——网络公关不再是枪稿天下
相信都遇见过一些客户,他们总会把公关理解为广告采购和媒体发布。公关变成了发稿执行,所以也难免有许多优秀不优秀的媒介都出来自己做公司。也有一定成绩,但是能称之为成功的少。毕竟当价格变成衡量标准的时候,轻资产的业务模块价值体现就很微弱。折扣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是谈判桌的主题。当然,有人会说有单独的价格谈判。拜托,那都几乎是内定好的形式。那目前的互联网公关需要做什么呢?随着这些年市场的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客户需求的日益成熟。更何况互联网在中国都差不多发展二十多年了。你就想象吧,当初在黑网吧bbs上码字的17岁少年都35岁俩孩子的爹了。谈到网络营销公关。客户对于网络的理解比半调子专家还专业好多。因为他们非常明白自己需求在哪里。
公关与媒体的关系将从暧昧的遮遮掩掩,到战略同盟转变。不用我说,公关与媒体都十分暧昧。正常的都且行且珍惜,不正常的我想大家在“新闻联播”或者新闻里都见过了。媒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公关将他们的优势提炼,整合。给客户提供完整的媒体合作方案。媒体则可以利益最大化,运营更加良性。为点小钱惹牢狱之灾的事故越少发生。那公关对于媒体的理解也不再是单纯的渠道关系,而是伙伴关系。那从业者对于媒体属性的理解要求就比较高。8点20的事件就不会变成单纯的一个执行发布….
——忽悠式的产品化不复存在
先前也去看过很多同行的营销产品,其实就是一个概念。在既有渠道上的语言包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产品,可以真正称得上互联网产品的产品。通篇的话术。虽然在初期,这些天花乱坠的观点让客户觉得很新颖。但是等客户缓过神之后肯定心里暗暗在骂,你tmd是这样忽悠我的啊。先前有时候我也很愧疚,但是没办法。 因为客户同事都在跟我说:周总,xx公司的xx理论很牛b。好嘛,于是非给我逼出来一个“互联网品牌情绪管理”这样的词组。说白了,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我只能说,很有效。但是,我心里自己直到是怎么回事。很汗颜.
于是,今年为了这个事情。自己在尝试去夯实。通过互联网软件的数据挖掘和信息分类整理来给自己曾经忽悠的概念不再是忽悠。“数据”“大数据”这样的词汇去年或者今年都也已经说到烂了。相信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情。几乎互联网上所有出现的数据都可以做出来。真假就看各自的节操存留了。真正互联网营销的产品化绝对不是包装概念的输出。需要有夯实的,有实际意义的互联网管理工具和应用场景制造。技术,不再是远离公关的一个岗位。不只是互联网公司才存在的。公关公司必须出现这样的岗位。
——大型公关公司将出现内部创业
公关圈里从来都不缺明星企业与营销明星,因为本身来说,这个行业就是低门槛的行业。只要你勤奋都能接触到你几乎所有你想学习的知识,跟着团队、客户、一起成长。从客户那里学习行业知识,了解市场产品动态。从团队那里学习协作统筹,跟媒体了解到实时的传播环境。公关从业几年以后,多部分人都不会沉默寡言。因为的确很多东西你多多少少都会了解到一些。似乎这与小标题不相关。但是,实际上是很相关的。公关人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也就导致互联网圈,互联网公关的人才流动频繁。就跟互联网产品更新的速度一样。别跟我谈移动互联网。那不一样是基于网络数据传输存在的么?一样,版本都再更新。
因为个人的成长往往优于公司的成长速度,那就会导致收入这样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别跟我谈理想,理想只是现实的遮羞布。虽然我们找了各种理由,最终还是钱太少。谈感情不也需要钱么?这里就有一个很尴尬的话题。当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如何去解决。内部创业必然需要出现,要不然一夜之间崩盘的公司不少。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永远不要低估人的价值。平台价值也占很大比重,但平台也是由个体构成。没有足够强势的资源与产品优势。公关公司毫无底气可言,客户不可能陪你到老死。内部利益分配似乎……呵呵。
——我们的35岁怎么过?
最后说到这个话题很伤感,媳妇儿已经做好饭了。3前些天看前同事微信上转发的篇文字,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字的诱因吧。35岁的公关人,只有三条路:1、高管,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带团队;2、创业,为了自己的梦想再梦游一回;3、夹着尾巴做人,当你都已经35岁还在做一个客户经理的话,就老实给激情四射的帅哥靓女们挪挪道。这样至少还被踩的有点尊严,他们会叫你”老周、老李“帮我去干嘛干嘛。
我的35岁,或者我们的35岁。我们已经都成为老油条了,都已经成家,要承受来自年轻人的嬉笑与嘲讽,也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虽然我们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的关系和资源。也对工作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理解于认识和定义。但是,毕竟35岁了。
我的选择——为梦想再梦游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