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360圈CEO杨丹宁在第七届ChinaJoy展会期间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360圈作为国内虚名制社区的第三大,仅次于QQ和51,我们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学习他们的。我觉得中国这方面比国外更好,因为在国内,用户已经有付费的习惯。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好,我们现在Chinajoy现场,在Chinajoy现场有一个论坛叫SNS与social game论坛,今天采访的是360圈首席执行官杨丹宁,他是中国通,所以这次采访用中文。丹尼您好?
杨丹宁:您好。
主持人: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360圈网站?
杨丹宁:360圈是一个针对年轻先锋潮流的青年的交友网站,这个社区是2007年年底成立的,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现在有2500万注册用户左右。
主持人:现在活跃用户,流量,这些指标大概是什么样的?
杨丹宁:现在每天PV流量超过千万级,每月三亿多的PV,80%的用户是每月登陆两次。我们现在每天的登陆是上百万了。
主持人:像SNS在国内比较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像QQ空间、校内、51,360圈很多人知道的不是特别多,我们用户圈是哪些?
杨丹宁:我们用户群是85后、90后大城市先锋潮流的人群,我们的口号是混圈子就是混朋友,混朋友就是混圈子,在我们网络中有一线城市比较炫酷的年轻人,如果是85后或者90后要去交友网站的,都知道我们,可能呆在办公室里,认识我们不多。
主持人:SNS在全球关于它的盈利模式,都是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您能不能谈一下你对这个问题自己的看法,您认为通过什么方式能让SNS最终获得收入,来维持它的正常持续运转?
杨丹宁:我们360圈作为国内虚名制社区的第三大,仅次于QQ和51,我们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学习他们的。我觉得中国这方面比国外更好,因为在国内,用户已经有付费的习惯,不管为了虚拟货币还是虚拟礼物或者在游戏里有一个微笑的交易或者广告主找到客户,为了主题应用或者在网站办一些用户上传给我们的活动。
因为国内的商业模式都很成熟了,不管是广告主还是用户或者是平台或者是游戏开发商都已经很习惯了,这些办法可以赢得一些收入。最重要是中国用户已经有这个习惯,网友有这个习惯了,为了游戏,为了跟他的朋友互动而掏腰包,花的钱可能不多,可能一两块钱或者几毛钱,但是有花钱的习惯了。
主持人:360圈现在的用户规模很大了,能谈一下360圈在整个中国SNS市场是什么样的地位?
杨丹宁: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可能是大的社区网站里最小的,或者小的社区网站里最大的,我觉得我们的规模挺好的,作为社区网站,只要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客户群,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用户群,也不需要做非常大,也可以做成好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下一步360圈的战略是什么?
杨丹宁:下一步的战略,要从大的里面最小的,变成大的里面最大的。最大追上QQ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虚拟制领域还有自己的特点。我们85后、90后的孩子可能一年前、两年前会奇怪我们针对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正好上了大学,马上开始要走入社会了,这个用户群是比较重要的,我们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还会保留我们的老用户,吸引更多新的用户。毕竟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是低于25岁了,1.75亿网民里只要我们占有一定的份额,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们下一步规模还是继续把用户数做大。
杨丹宁:对。
主持人:在收入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规模?
杨丹宁:我们在收入方面,现在今年应该做到千万级了。
主持人:有没有一个预测收入表,什么时候能够达到盈亏平衡?
杨丹宁:现在还是在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还是起步阶段,现在虽然收入起来了,并没有放慢我们对业务的投资是因为我们觉得增长空间挺大的,我们集团除了360圈以外,还有其他几个项目也在做。但是我们现在看着发展比较好的360圈.com,要把360圈先投资好,先做好,再考虑到盈利的问题。
主持人:简单介绍一下360圈所在的Koolanoo新技术公司其他两块业务。
杨丹宁:Koolanoo是成立作为中国的新媒体和网络媒体和软件的投资机构,现在投资除了年轻人的社区360圈以外,还有一个浏览器叫IQ,只有半年的历史,今年年初才出来的,已经有50万每日活跃用户。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时尚时髦网,我们有法国的时尚电视台中国播放权,还有各大时尚媒体的图片文字的合作。我们会做比较高端用户的,也是会影响社会趋势的一些人群的女性的网站。
主持人:我们现在融资方面已经是第三轮,有3500万美元,给我们介绍三轮融资的大概历程。
杨丹宁:因为我们的融资跟别人不太一样,我们没有太接受风险投资,主要是从欧洲的一些资产比较雄厚的个人决定要投资我们集团。第一轮比较小,可能几百万而已,第二轮加了四五百万,第三轮最大,最后融了3500万,去年春天的时候就融到了。我们觉得我们的地位比较安全,毕竟现在大的环境大家都知道,2009年不是一个很好的融资的时间,我们准备好过冬了。
主持人:刚才讲了融资金额都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杨丹宁:都是美元。
主持人:我们从聊天看出来,您是中国通,能不能介绍一下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创业的简单历程?
杨丹宁: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94年,当时在美国高中和大学各学了三年中文,觉得学了六年中文,也应该到中国来一趟,来了一趟发现自己语言不是特别好,在南京留学的时候发现连点菜不会点,1996年毕业的时候觉得还是先回中国把语言搞好再说吧。先当一年老师,后来当一年翻译,后来当一年研究生,后来从事工作了,一年一年下来了,一不小心就留了十多年了。从1998年开始互联网IT行业了,就一直在中国工作。
主持人:你从事过老师、翻译,为什么后来选择互联网来做创业?
杨丹宁:1998年、1999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之前,互联网是非常充满热情的行业,很多年轻人都会实现他们的梦想,敢想的人都会跑到互联网去。那个时候虽然我的胆子不算特别大,还是应该去试一试,人只有一辈子,还不如先试试再看。
主持人:谢谢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