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8月1日消息,什么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增长最快?手机购物肯定是一个。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本月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05亿(注:整个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3.32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
 
  哪些行业还能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长?
 
  昨天在上海开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给了我们一个新答案,那就是游戏特别是移动游戏产业。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联合市场专业机构开展的调查,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496.2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网页游戏营收同比增长71.9%,移动游戏营收同比增长394.9%。目前中国的移动游戏用户数已经达到3.3亿,较2013年同期增长89.5%。
 
  上述数字说明,生长于互联网年代、和互联网天生在一起的三四亿年轻人群,正成为那些高增长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主力军。随着他们的成长,进入职场,逐步中产,一些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大市场正在形成。这些往往被叫作“屌丝”的人们,事实上正在代替“非屌丝”人群,引导未来的经济与生活形态。
 
  他们会选择什么?
 
  笔者昨天听华谊兄弟的王中军讲,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正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国目前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只有3部是传统科班的导演拍摄的(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和《唐山大地震》,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其余7部,基本是演员转身导演拍摄的,如徐峥的《泰囧》、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成龙的《十二生肖》、赵薇的《致青春》、姜文的《让子弹飞》、邓超的《分手大师》,而在票房10到15位的电影中,作家转身导演了,这就是郭敬明和韩寒。是新世代的消费人群在成就新型的电影导演和电影产销模式。
 
  不是“唯票房论”,但票房说明了最广大观众的一种消费倾向。这种倾向和我们传统理解的电影模式、电影导演、电影价值,会有差异,会有它自身的特点。
 
  不要去怀疑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如同王中军所说,做电影十年,目睹了这个行业从5000万的票房当年度第一到现在《变形金刚4》有3亿美元票房,中国的电影、游戏都有超级想象力。问题是你有没有看到未来,看到谁在主导未来,还是依然在过去的视框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