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发布宽带速率达标算法计算,宽带下载速率=签约带宽速率/8*0.9,只有达到这一下载速率的才是合格的宽带产品。(注:这里的/8并不严谨,带宽的单位是M bit,网速的单位是M Byte/s,不包括单位,直接说“/8”并不准确)
以签约10M宽带为例,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其下载速率须达到1.125M以上。根据实际测的试结果显示,只有北京联通和北京电信超过了工信部的这一标准,北京移动甚至还略低于该标准。而对宽带通、长城宽带以及歌华有线等运营商的10M签约宽带测试计算显示,其真实带宽速率仅为3M,较签约宽带速率低70%。(注:媒体转发时几乎一致忽悠了,北京移动的网速实际很接近标准)
在100M宽带的统计中,无论白天时段还是夜间,一级运营商(北京联通、北京电信)都能达到10m/s以上的下载速率,符合要求。而二三级运营商(宽带通、长城宽带等)在夜间的下载速率只有2m/s,在白天也只有4m/s,远远低于百兆宽带的要求。
《报告》是通过线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线下等多种方式,征集了北京地区千名网友进行的测速活动。在两周的时间内,主办方整理了每名网友不同时段提交的16项数据,并进行了筛选统计,最终形成了《报告》。(注:这种通过网络方式征集调查结果的流程并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何况在多个媒体中有报道,不少参与调查者连基本概念都没有——当然这也主要在有关运营商和行业主管部门、官方研究机构、专业媒体宣传不够)

要知道影响网速的因素很多(参见我的旧文《全面剖析影响用户网速感知的环节》),涉及用户电脑到整个信息传递通道,最终到内容所在服务器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网速,尤其是100M这样的高带宽。
就在昨天,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南京)开通。这是继北上广之后又新增七个直连点中首个开通的。新增的七个直连点将大幅提升国家互联网的总体水平(来源:@郭浩-微博)。建设骨干互联节点的目的就是提供运营商之间的网速,从而提高跨网(如北京联通用户读取南京电信网络上的服务器中存储的内容)。

注: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宽带网速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内容,可到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fjliang )搜“宽带”。
1、主管部门只管三大基础电信企业。能够提供宽带服务的地方运营商不少,但在有关部门的眼中,宽带只有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例如,工信部公布的月度用户发展情况中,宽带数字只包含三大运营商,甚至在《宽带中国战略》中也只明确给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定了目标。在半政府性质的“宽带发展联盟”的报告(2013年为半年报,2014年改为季度报,目前已出了三期),增加了“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的指标,不过这个指标也只针对三大基础电信企业。
2、假宽带没有有效的判定手段及处罚标准。2011年起,媒体就开始笔伐“假宽带”,且持续不断。但如何判定假宽带,如何处罚,由谁处罚,一直没有定论。工信部推出了宽带测速的推荐标准,但知道的不多,借此标准判定假宽带并申诉成功的更少。
3、未能建立有效的竞争格局。虽然除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外,各地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运营商,如北京的歌华有线、宽带通等,但由于其通过“租赁-转发”基础运营企业的骨干网络提供服务,受制于基础运营企业。而在多地仍出现只有一家宽带运营商可选的局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关系,基础运营企业和转发企业之间更难形成能有效促进行业发展的“竞争-合作”关系。《报告》中二级运营商网速慢与此有很大关系。
4、宽带知识普及、宽带应用推广不到位。连央视这样的权威媒体都要把100Mb/s的100M宽带改为12.5MB/s,消协都要说100M是虚假宣传,普通网民误解就更正常了。宽带运营企业(尤其是基础运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背景的研究机构、行业媒体都应该做更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