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 12月4日消息,那是在1995年,珍珠果酱乐队(Pearl Jam)的艾迪?维达在摇滚名人堂的典礼上对着观众讲话。他指着台下某个地方咧嘴一笑:“说起争吵,有些人自作聪明,把我们的座位安排在Ticketmaster的桌子旁边。估计今晚到最后,我们会为了抢吃的打起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在那几个月之前,维达的珍珠果酱乐队与有着37年历史的票务公司Ticketmaster进行了正面交锋。他们认为这家公司控制了业内太多的业务,要求对后者进行反垄断调查。乐队表示票价过高,而Ticketmaster利用自己独家提供服务之机,提出了过多的不合理要求。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垄断。
经过一年的调查,美国司法部(U.S. Justice Department)停止了行动。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表示,司法部“发现有新的企业进入了这个市场”,票务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竞争性。Ticketmaster和珍珠果酱乐队就此鸣金收兵。
近20年过去了,Ticketmaster如今控制了主要场馆超过80%的初级票务市场。【它的美国同行,易趣(eBay)旗下的StubHub,则控制了二级票务市场(转售市场)。】票价变得比以往更加高昂,而预售过程也越来越复杂。以今年秋天贾斯汀?比伯在田纳西州的演唱会为例,据报道,只有7%的票能够在初级市场上买到,而剩余的票都留给了粉丝俱乐部、信用卡会员促销活动和转售商。可想而知,粉丝们有多么愤怒。(Ticketmaster并没有应要求就此事发表评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让许多行业变得普及起来。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活动票务市场仍然属于顽固派。不过这种现象也许持续不了多久。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很低,小型公司因此受益,他们专攻巨头们的薄弱领域。假以时日,大卫也能击倒巨人歌利亚。
初级票务公司Ticketfly的创始人安德鲁?德雷斯金说:“Ticketmaster并不了解社交网络。如果我们能让粉丝帮忙宣传推销,那我们就赢了。” 德雷斯金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开始经营在线票务业务。2000年,他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公司TicketWeb卖给了Ticketmaster。不过互联网一直在演变,德雷斯金于2008年又创立了新公司,经营改变人们网上互动形式的移动、社交和大数据领域。
Ticketfly拥有合作场馆的独家售票权,他们的票价更低,还有很出众的社交能力。这家公司的目标是拉拢场馆和推销商,让他们远离Ticketmaster。迄今为止,它已经挖来了大约100家客户,其中包括普利克内斯大奖赛(Preakness Stakes)、洛杉矶日落大道(L.A.'s Sunset Strip)的The Roxy剧场和Bell House和Brooklyn Bowl这样的纽约场馆。
许多顾客感觉Ticketmaster和StubHub变得傲慢自满起来。TickPick的创始人布雷特?戈德博格说:“如果我在这些公司管理运营,那么其中一个紧急任务就是树立公司形象,提醒人们这里要以人为本。这两家公司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都已经变得有些缺乏个性。”
由于它们规模很大,也许这并不要紧。Ticketmaster在2012年的收入达到了13.7亿美元。StubHub并没有公布收入数据,不过它有1,300名员工,每天可以给游客卖出800万张票。很多人认为StubHub规模要比Ticketmaster更大,即使他们经营的是二级市场。
纽约的研究生安德鲁?格洛普常常得把自己家的洋基棒球队的季票转卖给别人。他认为StubHub是这个市场里最强大的玩家。他说:“他们历来都十分可靠。其他售票网站乍看一眼就显得有些可疑,让我不敢放心使用。”他自己想要买票时则会选择Ticketmaster。当然,他说,两家的“要价都令人讨厌”――但是用这笔钱买来令人放心的交易流程和大量受众还是划算的。“卖家需要把票放在能吸引最多眼球的地方。放在StubHub上,你就知道它们肯定能卖掉。”
挑战者们知道他们无法在规模上击败现有的巨头,所以他们正学着提供售票以外的服务。Ticketfly就把自己不仅定位成一个票务网站,还是一个支持场馆的所有网络呈现的技术引擎。这家公司给推销商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工具Fanbase可以显示出所有购买场馆或乐队门票的顾客清单,上面提供了一系列详细资料:顾客是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的这次购买行为,是否把票转卖给了别人,甚至他们什么时候到达演唱会现场。德雷斯金表示,这个工具能让场馆“识别、奖励那些老顾客。” FanFueled是另一个主要的市场,通过向使用社交媒体宣传某项活动的顾客发放一些现金和奖励,带来“影响力上的回报”。
TickPick力图从更低的费用上与StubHub拉开差距(卖家须交10%的手续费。在StubHub,卖家须交15%手续费,买家须交10%手续费),同时对同一时段的不同席位给出不同的价格。TickPick公司还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戈德博格说:“你是卖家,你在StubHub上挂了一张票,售价100美元。但我是买家,我想‘我就愿花80美元,’但你没有渠道来得知我的意见。”卖家也可以设定截止日期,来一次公开拍卖。
对一些后起之秀而言,他们更多地把大型票务公司看作朋友,而不是对手。杰克?格罗青格的免费票务索引SeatGeek就像票务业的Kayak(旅游搜索引擎服务商)或Priceline(旅游服务网站)。它集合了许多合作伙伴的票务信息――从StubHub到不那么著名的次级销售商如Razorgator。用户可用它查询特定活动的所有可以购买的票。每家合作伙伴都需要为在SeatGeek中得到推荐而支付一点费用。
这些公司是否蚕食了现有巨头的市场份额呢?是的,但并不明显。Ticketfly筹集了3,700万美元的资金,有105名员工,将于2013年完成2,500万美元的销售额。它的移动端销量自2012年1月以来已经增加了100%,占到了公司整体销量的20%,这个数值是Ticketmaster 10%的两倍。而TickPick的营业额达到了去年的10倍,不过它每月的交易额依然不足100万美元,今年10月仅售出5,000张票。对比之下,SeatGeek每月交易额达到600万美元,10月份售出了5.2万张票。
一些人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分散的市场将会被整合。戈德伯格说:“我认为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网站可能会进行大规模整合。许多人已经把Ticketmaster和StubHub看作一样的了――他们不知道其中的差别。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他说得有道理。Ticketmaster已经在它2008年以2,650万美元收购的黄牛网站TicketsNow上开展转售业务。它还拥有NBA(全美篮球协会)、NFL(全美橄榄球联盟)和NHL(北美冰球联盟)的球票交换业务。然而,Ticketmaster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前面提到的任何一家公司,而是AEG(安舒茨娱乐集团)。后者拥有斯台普斯中心,一直以来都在为其他网站提供白色标签技术。不过这家公司开始计划使用一个预购的彩票系统Fair AXS,发展面向顾客的业务。此外还有其他对手:MLB Advanced Media旗下主打初级票务市场的大型网站Tickets.com。
最后,StubHub的品牌总监迈克尔?拉缇戈承认:“粉丝想要进场看他们喜欢的乐队的演出,票是从初级市场购买的还是二级市场购买其实并不重要。”这意味着市场“绝对有可能”进行整合――这一点对小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他们要抢在大公司醒悟过来、开始创新并模仿(或者收购)他们之前就率先吸引到顾客。(StubHub公司2011年便收购了能够列出各项活动的网站Zvents。)而大公司也随时都可能自己创新,比如StubHub就希望展示自己的ShowDrift移动应用。这款运用可以扫描用户的音乐库,并在用户最喜欢的演出来到他们的所在地时通知他们。
拉缇戈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竞争的态势。”毕竟,没有人想在抢饭碗的竞争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