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停机、输电线路崩溃、炼油厂陷入一片火海,人们四散奔逃……

  这并非电影《终结者》中机器人统治地球的末日,而是未来网络战中失利一方需要承受的代价在这种战争形态下,防御的利器既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城墙、盾牌,也不是20世纪盛行的飞机大炮,而是网络蓝军。

  5月25日,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耿雁生大校透露:我军已建立了一支“网络蓝军”,其目的是为提高部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我国网络蓝军并非是成建制部队,这是与美国网络司令部不同的地方”,6月8日有了解情况的军方人士称:“通过网络对抗,可以直接反映目前防护手段存在哪些局限,从而为完善(网络)防护提供实战经验”。

  当天,国防部网站刊发《五角大楼即将公布首个网络战略美军寻找对外动武新借口》的文章,称“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美国正试图独占全球网络空间霸主地位,并一手制定网络战争游戏规则,以抢占未来网络战争制高点。而外界也担心,这一战略将为美军对外动武提供新的借口”。

  中国网络蓝军的建立,无疑恰逢其时4月底,广州军区组建首支军区级专业化“网上蓝军”,首战与4支网络红军同时对抗,获得了“3胜1负”的战绩。

  网络时代的“潜伏”

  D日,“斩首战”开始。

  “怎么搞的,快查”,防守方指挥部内,A师师长焦急的看着手忙脚乱的参谋们联络各作战单位。然而此时,A师的导弹防御系统瘫痪、指挥部更是找不到装甲集群。

  与此同时,打击方利用网络完全掌握了江海市防守兵团的指挥系统,特种小分队更是潜入江海市,并正在向A师驻守和防御的江海市各要害部门发起攻击开会的官员们被扣留、变电站和银行被占领、大街小巷的路灯同时熄灭,江海市犹如一座死城。

  随后攻击方空降部队在特种小分队的指引下完全占领江海市,A师几乎是不战而降。

  A师是一支拥有两个装甲旅的甲种师防守兵团,而打击方的优势仅在于它拥有一套名为“千手观音”的网络指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对防守方的指挥系统进行攻击,而在火力和兵力上,打击方远不如防守方强大。

  “此次我们是瘫痪战、心理战和电子战合用,争取制电子权,摧毁对方的控制系统和各兵种的技术平台,瓦解防守兵团的整体攻防能力,使对方丧失机动能力”,战前,打击方总指挥江永良向部下解释说。

  这不是一场真实的战争,也不是一场军方的演习,是2008年央视播出的军事题材电视剧《战争目光》的一个片段。

  戏出于生活,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保障网络传输安全也就自然成为军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江永良正是通过控制网络,掌握了所谓制电子权,实现以弱胜强。

  在和平时期,病毒武器等“潜伏”的网络威胁,对我国网络安全的危害程度很难评估;然而在战时,这些“余则成”,却可以对我国防御能力、经济秩序等造成致命的威胁。

  据外电报道,5月16日美国防部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文件,其中明确规定,在总统的批准下,美军网络司令部可以使用的网络武器和工具清单及其使用规定。

  “这些网络武器,肯定是事先埋伏在目标方网络系统的软硬件中,平时‘潜伏’起来,根本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然而一旦收到攻击命令,江海市被占领的一幕必然重现”,上述军方人士称。

  “你刚才提到解放军建立了‘网上蓝军’,这是根据训练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而设立的。”耿雁生在答记者问时说。

  上述军方人士称,广州军区的网络蓝军带有实验性质,随着网络战力量的不断提升,组建网络电磁靶场,实施网络战红蓝军对抗都将成为解放军日常训练的内容。

  中美的差距

  事实上,对网络战的研究,我国已是后来者,而且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还很大。

  美国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网络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国军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行动,它既有网络防御能力,也具有网络进攻能力。而且,从技术上美国也掌握着网络空间的绝对主动权;上文提到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更显示了美国将全力推进“网络外交”,维护和增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领导作用。

  而在更早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即开始网络病毒的实战。

  它在萨达姆政权在欧洲采购的电脑硬件中植入病毒,并在伊战中启动病毒程序,使得伊军指挥系统混乱、空军战机难以起飞,这也成为伊战中美军获胜的原因之一。

  那份国防部网站文章即指出,美军网络司令部的那份武器清单几个月前就已经投入使用,并得到了包括中情局在内的其他一些机构的认可。这就意味着,美军已经将网络技术融入获得批准的正式武器架构,而这或许是美国推动网络战原则进入实战方面取得的最大进展。

  更重要的是,“现在支撑互联网运转的13个根服务器中,唯一的一个主根服务器和其他9个副根服务器都在美国;此外,美国公司还垄断了在信息安全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基础软件和高端通用芯片”,联想集团元老、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相对美军来说,中国军队的网络防守力量还很薄弱。

  据倪光南介绍,有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网络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被植入僵尸程序而被控制的计算机数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约占世界总量的13%。

  尤为可怕的是,要做到网络安全,首先就是硬件安全,特别是芯片安全,而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的自给率不足10%;微软的各版本操作系统更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8%软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最基本的操作系统不是自己编写的,同样留有安全隐患。

  刚刚成立的中国网络蓝军显然不能指望骑着“特洛伊木马”去缩小中美网络战的差距,尤其是在它们还缺乏实战经验的初创时期。

  战机也是商机

  “2010年6月,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信息化应当主要依托本国的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和服务。”倪光南说。

  这似乎给中国本土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然而倪光南却十分清醒。

  他指出,目前我国的“网络蓝军”还只是国防部根据部队训练的需要而临时设立的训练机制,中国并没有成建制的“网络部队”,所以,“网络蓝军”对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还不会有立即的影响。

  而且目前的政策环境更阻碍了缩小中美网络战差距的努力。

  “现在软件正版化几乎变成了软件进口化的代名词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很多政府机关宁可采购价格高昂的、不可控的进口软件”。倪光南说。

  这也是现在我国信息化还主要依托进口软硬件和服务,信息化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很高的重要原因。

  不过,设立“网络蓝军”表明中国已大大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这将对未来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他认为,随着今后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日益重视,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和服务将在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得到优先采购。

  “中国目前的软件业规模按单个国家计算已是世界第二,软件从业人员数也是世界第二,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不行,而是中国的主要市场仍被外国跨国公司所占据,中国企业和人才往往无用武之地。今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强化,将使中国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得到应用推广的机会,那么它们的发展和成熟是指日可待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才有可能在未来争取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倪光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