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落地时分

2009年 7月 25日 阅读量: 73

  今天,若你在Google中输入“巴菲特”三个字,轻敲回车键便可以得到1480万条记录,这个数字远高于地球上任何一位企业家,任何一位政治家,大多数的娱乐人士,甚至比在演艺圈打拼了28年的华人天王刘德华(1440万)还高。而若你想编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你在走进图书馆后还敢写作的话,你大概是这个星球上最勇敢的人了,因为现存与巴菲特有关的图书在80种以上,光传记就有8种以上,“传奇”、“传记”、“正传”、“投资之道”……不胜枚举。这是一种空前的盛况,作为巴菲特——一个凡人,在这个国度里正成为神话。

  昔年,“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原想题诗一首,却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已然在壁,便绝了再赋诗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即便是他,也断然无法超越崔颢。不过到今天的互联网商业时代,曾经的谦怀已不再,源源不断、良莠不齐的“巴菲特”长得比雨后春笋还快,即使在2009年“巴菲特毕生唯一授权官方传记”——《滚雪球》的光环之下,还能有众多图书不断冒出来,构成了另一个奇迹。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最新出版的《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带来了商业时代的一种勇气和创新的阅读方式。

  在某些时候,模仿也是一种创造力。《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参照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日志》模式,将巴菲特的管理思想拆分成12个主题365条操作细则。无可否认这是一种讨巧又适合未来的模式,因为在讲究快速阅读的环境里,在强调实用操作的时代下,以日志形式来切割阅读很适合于忙里偷闲的现代阅读特点。而将巴菲特的原话作为内容贯穿的主线,也可能是除了自传外最接近“神人”的方式。因此,如果说《滚雪球》的出版是让巴菲特到达了顶峰的话,《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无疑是让神话又落地到了“财”的发掘上。

  唯一让人遗憾的还在于这本书的本身。

  从来没有哪一种模仿能名垂史册,而《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一开始的格局,便注定了它只能是一本实用而低调的图书——你在这里能找到生财之道,能找到巴菲特一生浓缩的投资理念和管理实践,但这里没有他跟两个女人的风花雪月,没有与赵丹阳天价午餐的八卦新闻,没有将一生资产托付给比尔·盖茨的传奇时刻,后面的这些传奇,只能在他处寻觅了。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还存活于世的时候便被捧上“神”的位置,是一件危险的事,而本书在这样的时刻也成为了一个“帮凶”,这也使得很多人隐隐为巴菲特而担忧。因为但凡是人,总会犯错,而神却是不允许错的。也因此故,写出了《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的理查德·S。泰德罗在他书中的序言里说:他写的都是死人,因为只有死人才能画出完美的句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人巴菲特还是一个逗号或分号,他所有的传记都还缺少最后的篇章。反而,这样一本《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却或许能在未来某个时刻,依然留在每个投资者的案头,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