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创业板开户首日遇冷,近几日也略显平静。多数券商严格按照证监会要求办理客户入市手续。但基于创业板较大的风险,有些券商则认为投资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针对上市公司的较高门槛,大多券商表示有利于创业板的发展;而多数证券营业部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操作机制。
●按照证监会规定办理入户
记者了解的5家证券营业部中,有3家表示完全按照证监会要求办理入市手续。
深交所出台的《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规定:“公司可以根据所收集的客户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及设定标准,对客户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告知客户,作为客户判断自身是否适合参与创业板市场交易的参考。”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公司经纪业务部总经理徐向华表示,第一创业内部的把握中,65岁以上公司就会劝其不要进入创业板。由于年纪太大的人可能对很多新兴上市公司的技术和盈利模式理解起来很困难。出于对客户负责,认为年纪太年轻的和太大的都不太适合,太大的可能更不适合。
然而,齐鲁证券北京联合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王磊却认为这样的说法“没道理”、“没必要”。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监视好风险就行。该营业部营运部经理殷鲁艺告诉记者:“营业部对不足两年投资经验的客户还未预约,同时预约开户时要给于投资者足够的揭示风险。”
安信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总经理戈峰表示,营业部本周开始受理客户入市登记。长江证券北京展览路证券营业部运营总监丁洁,宏源证券北洼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徐洪文皆表示已经开始且按照证监会要求受理客户登记。
●进创业板投资者素质要高
除了深交所规定风险测评等,有些券商对投资者是否适合进入创业板有着自己的看法。并认为素质高的投资者更适合进入创业板。
创业板投资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徐向华认为要有相对成熟投资时间,相对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要有相对成熟的投资策略。“也就是说专业投资人更适合做创业板。”
安信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分析师刘水龙提出,入市的投资者应具备以下几点素质:很强的风险意识;独到的眼光和前瞻性;仓位控制能力;切忌不能满仓操作;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高入市门槛保发展前景
采访中,多数券商认为,高入市门槛的设立有利于中国创业板的发展。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均不低于3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0万股。”这是我国创业板设置的进入门槛。
目前海外市场股票发行一般采用注册制,申请程序简单,周期短。新加坡创业板一般能在4个月内完成审批手续,韩国创业板只要3个月,美国NASDAQ仅2个月。从再融资来看,海外市场门槛低、程序便利。在新加坡,2至4周就可以完成配股和增发,再融资没有盈利条件和间隔期的要求,融资额也没有上限。国外的一些创业板,对企业上市前的盈利没有硬性规定。
然而除了NASDAQ外,国外创业板大多成交清淡,股市低迷。
殷鲁艺在给记者的短信中提到:“我国创业板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总结了国外创业板的教训,对创业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在徐向华的理解里,NASDAQ可以说是一个“科技板”,而中国创业板不光局限在高科技企业,会有更多高速发展的成长型企业,比如与新能源、新经营模式有关的企业。也就是说中国创业板涵括的企业范围更广。
王磊认为,创业板市场的好坏与上市公司的质地、质量有很大关系,中国目前许多企业“还是可以”。中国创业板入市条件不低,能入市的企业符合创业板的发展。中国创业板潜在市场很大;中国人投资兴致逐渐提高;宏观经济发展不错。因此,中国创业板的发展前景很乐观。
分析师刘水龙说中国创业板可能发展成仅次于NASDAQ的市场。但是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后,3000点是一个分水岭,如果继续上扬,则发展前景良好,如果出现大幅度下跌,则不容乐观。
●营业部风险控制机制还不成熟
由于创业板还未正式开启,许多券商自身也在学习之中。对风险的控制,据记者了解情况看,大多都还是基于对各种规定的了解。自身并没有具有特点的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操作流程并不成熟。
齐鲁证券北京联合大街证券营业部已设专岗对预约客户进行分类并加以培训,未来创业板启动后由专岗进行监控。目前是知识普及及风险教育。
第一创业证券于7月初正式成立了“第一创业证券创业板研究中心”,目前拥有20多名研究员和一线股票分析师,致力于发掘创业板中高成长低股价的优秀投资标的。文/宋明轩 韩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