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海外传媒市场,中国民间资本已屡有出手,尤其是嗅觉敏锐的温州商人。

  2005年,温商王伟胜买下阿联酋一家国有电视台,并于2006年8月1日正式开播;由林精平、唐晓华、蔡新土等旅法温籍华侨华人和一位柬埔寨籍侨领共同筹办的欧洲华语广播电台,目前已正式获得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开办批准,计划于明年春节前正式开播。

  但是,如何在收购后解决中西方在媒体理念、话语表达方面的巨大差异,成为中国民间资本进军海外媒体的最大障碍。

  不局限于华人圈自娱自乐

  2005年11月,温州商人王伟胜在阿联酋全资购买了一家原名“阿里巴巴商务卫视”的境外媒体,可以说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海外媒体的第一单。全面调整后,“阿里巴巴商务卫视”更名为“亚洲商务卫视”,于2006年8月1日开播。

  据亚洲商务卫视介绍,其在拉近中国和中东距离、搭建双方沟通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以服务中阿贸易为宗旨,全力协助中国企业开拓中东市场,塑造品牌形象。亚洲商务卫视总裁高度告诉早报记者,除了中国和中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社会新闻等信息的传递外,该电视台还通过旅游点的介绍、电视购物等方式整合商务资源,与企业发展线下资源的合作。

  “消除因两国文化差异带来的传播无效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商务人士、政要和家庭主妇为其目标收视群体,“我们有53%的目标受众到达率,42%的目标受众为固定收看人群。”在亚洲商务卫视中,有60%的人员常驻国内,40%在迪拜总部,并且有1/3是中东当地人,“除了运营方为中国人外,这些外国人分布在管理层、制作团队和采编队伍中,并且拥有决策权,我们在迪拜的新闻总监就是一个曾效力CNN的外国人,还有一个外国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来保证节目的内容符合当地的宗教文化、收看习惯新闻的有效性。”高度说。

  目前,亚洲商务卫视与央视等国内官方媒体也进行了信息、覆盖方面的合作。商业电视台灵活的运作机制、成员和内容上的本土化、立足中国文化、经济的传播——是亚洲商务卫视的3大特点。虽然电视台的盈利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和发展,但是高度认为亚洲商务卫视的运营已经为中国民间资本投资海外媒体市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我们播出的内容和语言等都是本地化的,不再只是局限于华人圈子的自娱自乐,而且单一的广告也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带来创收的是信息资源的商务模式。”

  创造利益是终极目标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中国民间资本从制造业、餐饮业等实业,向文化产业等方向渐变,国家对文化传播的重视是一大诱因。

  “温商向来以嗅觉灵敏著称,国家发展战略中透出的商机,已经被捕捉到了。其次,资产逐渐雄厚的民营资本家在发展外贸上,除了企业间的实质性合作,也急需一个在国外展示宣传的平台,而在国内文化产业投资上的有所斩获给他们增加了不少信心。”周德文说,虽然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外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洲外贸市场份额萎缩的时候,收购英国的卫星电视台作为一个平台似乎“有点冒险”,但是,温州商人一向认为“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周德文介绍,政府层面对于民间资本的海外媒体收购没有设置任何门槛,虽无政策支持,但对这种文化产业方面的行为是持鼓励态度的。而国外对于传媒行业的限制不像国内有那么多政策约束,对海外商人来说和进入其他产业一样简单。“这与温州人自身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他们渴求有一个表达的平台,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宣传中国的文化,温州的精神,但是这绝非他们的终极目标。”深谙温州商人投资思路的周德文表示,精明的温州人在搭建沟通平台的同时,不会放过推广产品信息,整合商务资源的机会,“发挥媒体资本的附加值,创造新的利益,这肯定是进军海外媒体的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