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有90.4%的网民认为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是影响使用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银行、购物网站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将改善“支付安全”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银监会于今年向各大银行下发了《关于“支付宝”业务的风险提示》,共提出五大风险,分别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信用风险、网络黑客盗用资金风险、信用卡非法套现风险、发生洗钱等犯罪行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银监会还建议,“一旦网上支付业务出现重大风险隐患,各行应停止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其实,早在2008年,因用户利用支付宝非法套现问题严重,民生银行就与支付宝停止了业务合作。

  如今随着网络支付环境的恶化,支付企业也加大在安全方面的措施。像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近日就宣布针对合作商户推出移动安全证书解决方案——财付盾。财付盾通过其内置的私钥以及数字证书,用户必须持有与账户匹配的财付盾硬件才能正常操作,可有效避免网络木马等风险。

  网络安全分析人士表示,使用类似财付盾这样的外设硬件安全机制,可规避如电脑故障、遗失、更换或共用电脑带来的安全隐患。用户在申请绑定财付盾后,如操作的电脑没有插入财付盾,则登录财付通后只能进行基本的账户查询操作。即便用户财付通账号和密码不慎泄露给他人,只要此人没有获得财付盾硬件,也不可能假冒身份进行资金操作。

  长期以来,支付安全实现手段更多地基于电脑本身,比如让用户安装加密安全控件、独立的客户端软件、数字证书等。而今,各大银行网银、支付平台、企业财务系统等都逐步开始提供各种外设硬件来辅助使用权限认证。而这种电脑与外设硬件相叠加的“双保险”方式由于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将成为网上支付安全控制的主流手段,将使网上支付的安全标准得以提升,对支付行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表示,网络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以及在线支付应用需求的迅速增加,都对支付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未来支付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工作将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