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7月19日消息   校长的“平民化”和“网民化”,是校园开清明之风、自由之风的一个征兆,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

  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两所大学的校长在发表演讲时,都使用了网络流行语,清华校长顾秉林模仿“凡客体”夸赞学生,“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北大校长周其凤借用网络词汇勉励学生,“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

  作为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两位校长在发言中借用网络语言,让学生们“大呼过瘾”。但也有人指出,校长使用网络流行语属于凑热闹、意义不大。更有甚者,觉得校长此举“是大雅向流俗谄媚的自我矮化”。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官本位”下的中国大学,一直以来都像官僚机构那样,充满官话、套话和迂腐话,现在校长们亲自带头打破已经垄断校园几十年的呆板话语体系,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怎么校长们刚体现出一点点的进步,就要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再赶回到念发言稿的时代?

  不赞同校长使用网语,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有词语洁癖,认为网语“污染”了纯洁的汉语,二是潜意识里还是把校长“另眼看待”了,觉得校长就应该有校长的长者风范,不能说属于年轻人的“幼稚”网语。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文革”对社会语言风气的污染至今仍然存在,网语的大量出现是对过往语言污染的一种冲刷,而校长的“平民化”和“网民化”,则是校园彻底开清明之风、自由之风的一个征兆,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一种继承。对此,我们要大大的鼓励才对,怎么好意思开口批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