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12月13日消息 中国互联网又将结束一个充满理想与颓废的年头。无数生与死、乐与愁、红与黑的故事让2011依旧可歌可泣。新年来临前,速途网将用系列年终特稿的形式重温2011的性感和哀怨,不管2012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个模样,中国互联网的历史都将在不断的自我救赎中登上那条开往春天的不沉之船。
牌照,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几乎代表着2011年的全部。
年初央行振臂一呼,支付企业纷纷竞折腰,接连两次支付牌照的发放几家欢喜几家愁。对支付行业来说,牌照的争夺大战才刚刚开始,巨大市场的诱人面包在吸引着更多的“新人”,竞争在继续,支付行业在发展,或许属于支付行业腥风血雨的厮杀时代还未真正到来。
不可否认的是,第三方支付行业仍处于微盈利的时代,同质化现象严重,放眼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创新,而移动支付,将可能成为改变支付行业格局的新的历史机遇,这个新蓝海也将带来行业的再次洗牌。
速途网将用5大关键词,为您解读第三方支付的过去和未来。
关键词之一:牌照——法律肯定,支付行业的发力点
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让整个支付行业狼烟四起,各支付企业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取得央行的许可证,今年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名单,共有13家企业获得牌照,加上第一批过的牌照的27家企业,目前共有4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在支付宝相关负责人眼里,2011年支付行业的最热门的一词是牌照。“央行颁布支付牌照使支付行业从原来无明确法律认可变为央行正式监管,促使支付行业向正规的发展方向迈进。”
但未拿到牌照的企业来说或许还有机会,据之前消息,9月1日之前不能满足支付牌照条件的企业将不能继续从事电子支付行业,但通过央行公示申请的企业现在也可以继续从事支付,生死大限似乎已经放宽。
而这种“不公平”的经营局面或将不再维续,未获得牌照的企业的经营合规与否将会对行业竞争的公平性以及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拿不到支付牌照的企业将会死掉,要么放弃,要么转型,消费者对牌照的关注度也将影响中小支付企业的生存与否。
关键词之二:格局——千企大战,支付行业市场份额难改变
业内按照获得牌照的时间及获得牌照与否将支付企业划分为三个阵营,第一批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属于第一阵营,第二批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属于第二阵营,而未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则属于第三阵营,而市场份额分别是第一阵营占据绝大部分,第二阵营与第三阵营占据一少部分。
而支付市场的蛋糕或早已被瓜分完毕。在支付宝看来,牌照的发放并不能导致行业格局的变化,市场份额的获得更多看的是用户、客户是否对支付企业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是行业内第一批第一家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
但对中小支付企业来说,前景恐怕没有那么乐观,在努力争取获得牌照的同时也要继续在不到8%的市场份额中厮杀。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支付行业网上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6197亿元,同比增长130.7%,环比增幅达到34.8%。从支付行业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2011第三季度支付宝以48.35%的份额继续占据市场首位;财付通以20.0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银联在线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分别以8.57%、7.84%和7.84%的市场占比分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关键词之三:监管——提出办法,支付企业的晴雨表
作为支付体系的法定监督管理者,央行的一举一动便成为支付行业的“天气预报”。为推进支付服务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央行公布了各种办法条例加强对支付行业的监管力度。
2010年6月21日,央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